广州侨外解析海外教育中国学生留学之路困难重重
2019-06-11 11:32栏目:文教
中国内地学生申请美国顶级大学的成功率不断下降
不久前留学圈爆出了大新闻:今年麻省理工提前录取批次只有5名有美国高中就读经历的中国学生被录取,这一消息的发布也让国内学子纷纷捏了把汗,同时加剧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担忧。如果您也有这些关于海外教育的困惑,欢迎莅临6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侨外2019海外教育规划展”,活动将邀请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各国教育参赞、名校招生官、教育规划专家、海外名校留学生等嘉宾,一同聚焦全球教育热点、剖析出国留学及海外就业趋势、指导专业及院校选择、分享海外就读真实经验……为您提供教育及海外生活的“全龄段、全世界、全规划”解决方案。400-800-0018

今年对于中国留学生而言可谓是“多事之秋”,想申请美国高等学府愈加困难,但是赴美求学之路就真的被“封死”了吗?其实不然,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美国高校想要什么样的学生,以及中国学生和美国本地生源在申请大学时有何差异。

对于麻省理工的录取结果,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录取的都是有美高经历的学生?
麻省理工也在学校的公告中表示,校方是根据:学术能力、人格特质、全球愿景三个维度筛选学生的。言外之意就是今年的中国申请者在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不够亮眼,所以没有获得招生官的青睐。
和中国留学生不同,美国高中生在保证课业学习的同时还会留出充足的时间培养音乐、艺术、体育、社区活动、竞赛活动等课外活动,学生可以进行全面的自我发展,避免出现“雷同”的情况。
有人曾评价亚裔学生为“流水线培养方式”,即所有人的兴趣爱好都类似、职业理想也相同、申请专业更是扎堆。所以中国学生在“个性”和“多元”方面做的还是不到位。
什么造就了“两百万分钟”的差异?
几年前有一部名为《两百万分钟》的纪录片,跟拍了中国、印度、美国一共6个高中生在校4年的学习情况。在片中,中国中学生每年比美国学生多上整整一个月的课,再加上写作业和补习的时间,到毕业时全部学习时间是美国学生的2倍。
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学生很“懒”,而是美国的学生追求的是学业和兴趣的平衡,他们把一部分时间放在了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中,塑造全面能力提升。
社交活动、校园演讲、辩论赛、体育活动也不只是为了个人兴趣,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培养社交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这些在中国学生眼里耽误时间的活动,往往都是美国高等院校在面试学生时的加分项。
教育其实是社会与父母为主导的成年人游戏
当然,美国高校的offer也不仅仅是孩子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这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影响。美国家长普遍鼓励孩子尽可能多的参加社会实践,在他们看来,孩子对社会和世界的整体认识比单一学科的掌握更重要。
就像美国电影注重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一样,美国的家长也在打造孩子的独特性,而不是和中国学生一样变成一个模子打造出来的“螺丝钉”。美国家长能有这样开放的心态也和美国的诸多教育优势有关:教育水平领先全球、教育资源优质充沛、教学体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长们的“精英教育”意识也在觉醒,海外教育也成为了中产家庭的新选择,但是随着海外留学持续升温、院校申请愈加激烈、“海归”就业不再明朗,也让家长们产生了更多的焦虑:到底要不要出国留学?哪个国家更适合我的孩子?什么专业毕业之后可以拿高薪?留学后如何顺利留下?
如果您也有这些关于海外教育的困惑,欢迎莅临6月23日在广州举办的“侨外2019海外教育规划展”,活动将邀请海内外知名教育专家、各国教育参赞、名校招生官、教育规划专家、海外名校留学生等嘉宾,一同聚焦全球教育热点、剖析出国留学及海外就业趋势、指导专业及院校选择、分享海外就读真实经验……为您提供教育及海外生活的“全龄段、全世界、全规划”解决方案。400-800-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