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齐白石与老舍的书画情

2016-12-28 00:46栏目:文教
TAG:

$(function(){$.init_slide(

 

成立于1993年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今年将迎来20岁生日。在20周年嘉德春拍书画部分中,特别推出的“老舍胡絜青藏画”堪为最令人期待的专场。此次上拍的16件作品包括8张齐白石、4张黄宾虹、2张吴昌硕、1张傅抱石和1张于非闇,件件都堪称这几位画家的“标准件”。

  据舒乙先生介绍,此次专场为义卖专场,所得资金将全部用于筹款建立老舍文艺基金以及赞助中国老舍研究会、北京市老舍文艺基金会、老舍文艺奖、北京老舍纪念馆、青岛骆驼祥子博物馆、重庆四世同堂博物馆以及正在筹建的济南老舍故居纪念馆等。将老舍藏画资源回归到老舍事业本身上来,以从事各项公共事业。

  老舍胡絜青夫妇与齐白石的交往可以说是齐白石艺术生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30年代末胡絜青为齐白石四子、五子补习功课,到解放后老舍命题白石作画,老舍胡絜青夫妇20余年与齐白石交往频密,而由老舍命题的齐白石晚年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更是传为艺界美谈。

  此次上拍的8幅齐白石包括了画家各个时期的花鸟山水精品,每件均分别可作为他的代表作:《松鹰图》 可以代表他的老鹰系列;《万竹山居》和《雨后云烟》可以代表他60多岁时的山水系列;《向日葵》、《葫芦》和《海棠花》则分别代表他的三种花卉系列;《大富贵》 代表他的牡丹系列,而且是最吃功夫的“墨牡丹”;《鸳尾花工虫》 则代表他的工笔草虫系列。其中《向日葵》一幅非常稀见,白石的烂漫天真一览无余,也难怪老舍在签条上热情地写下“好画”二字。

  老舍一生爱画,老舍的文集中能看到很多他谈论画的文章,例如:《观画偶感》、《观画》、《沫若抱石两先生书画展捧词》、《桑子中画集序》、《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等,老舍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着自己对画、对画家的独到见解,是个十足的画迷。

  齐白石其人其画对老舍来说具有特殊的地位,老舍收藏的第一幅国画是齐白石的《雏鸡出笼图》。

  老舍与齐白石这一对大家,他们的每一次交往都颇具故事性。1933年,齐白石已经成名,定居在北平,居住在西城跨车胡同,而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一家住在山东济南。那时他们两人并不相识,但是老舍十分喜欢齐白石的画,他很想买一张,最终因缺钱而作罢。后来,终于等来一个好机会。老舍帮了作家许地山点忙,许地山问他:“我要送你一点小礼物,你要什么?”老舍毫不迟疑地说:“我要一张齐白石的画!”许先生当时恰好住在北平,与齐白石是熟识的好友,老舍原认为老熟人能施舍一次,结果是许地山花了30元(还是打了对折的优惠)求了一张画,这张画就是《雏鸡出笼图》。老舍如获至宝,裱好之后在轴卷背后题签上郑重地用毛笔书写上:“白石翁雏鸡出笼图·一九三三年·老舍”。后来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画的真好,一共十八只鸡雏,个个精彩!这张是我的宝贝,既使有人拿张宋徽宗的鹰和我换,我也不干!这是我最钦佩的画师所绘,而又是好友所赠的!”

  和众多的齐氏雏鸡图系列相比较,此画竟是一张齐白石所画雏鸡图的代表作。老舍每逢重大节日经常要把它张挂出来,来了客人不免要隆重介绍一番,说这是他收藏的齐白石的最好的作品之一。《雏鸡出笼图》 比较长,有1.28米,左上角是一只鸡笼,鸡笼门打开,小鸡飞奔而出,鸡笼外有17只小鸡,笼内留有一只。此图的上款也题得很详细:“舍予先生清属癸酉春二月作于旧京寄萍堂上齐璜”,下有“白石翁”印一方。此图便是舒齐二人第一次交往的最佳纪念物。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老舍于1937年11月离开济南,只身南下,投入到抗日洪流中。胡絜青因故滞留在济南,一年后,在济南黄河铁桥通车后返回沦陷的北平,住在娘家,隐姓埋名,靠在北平师大附中教书为生,业余时间为齐白石的四子、五子补课。为了答谢胡絜青,齐白石送了她两张小画,一张虾,一张蟹,均为斗方墨色。胡先生将它们装裱在一幅画轴上,一上一下,后来又送上400元钱获得白石老人六只虾,而且题了上款。

  1943年胡絜青带着三个孩子和十大件行李逃出北平,辗转经过河北、安徽、河南、陕西、四川五省,长途跋涉,55天后到达重庆,和老舍团聚于四川重庆北碚。在胡絜青动身来渝之前,老舍先生再三叮嘱:什么都可丢,画绝不能丢!当他看到 《雏鸡出笼图》、《虾蟹图》以及《六虾》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将这三幅画轮流张挂在自己的斗室中,朝夕相对,给贫病交困心情压抑的老舍带来了一些安慰和温暖。

  老舍常常向来访者夸耀这三张画,这一“显摆”立刻在重庆引来一片谣言,说胡絜青给老舍由北平带来了“一箱子齐白石”。老舍先生不慌不忙写了一篇文章辟谣,顺带把那些发国难财的贪官和奸商挖苦讽刺了一番,这就是著名的《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他写道:“我若真有那么一箱子画,我应该先在重庆开一次展览会,我将请徐悲鸿、林风眠、丰子恺诸先生给拟定价格,标价出售。假若平均每张售价一万元吧,我就有五百万的收入。收了款之后,我就赠给文艺界抗敌协会(等四家)各一百万元,所余的一百万,用以救济贫苦文人,我自己先去申请五千元,好买些药品治疗头昏。可是,叫我上哪里找那箱子画去呢?”

  1949年底老舍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由美国纽约返回故乡北京,1950年,老舍与齐白石二人才得以相见,当年的4月1日,老舍就得到一张白石老人的 《枯树寒鸦图》。1951年起,老舍开始频频地造访白石老人,并开始得到书有“老舍先生”或“舍予先生”上款的画作,但是这些画都不是赠品,而是要按标准付费,但张张都好。

  老舍与齐白石的交流并不像一般的你画我藏的关系,老舍曾两度出难题给齐白石。一次他摘了四句苏曼殊的诗句请老人依诗作画,这四句是:“手摘红樱拜美人”、“红莲礼白莲”、“芭蕉叶卷抱秋花”和“几树寒梅眏雪红”。老人拿到诗句后,微微一笑:“好办,不外乎是春夏秋冬嘛。”很快就交了卷。不过还是碰到了一小点困难。画卷着的芭蕉叶时,一时想不起是右旋,还是左旋,老人请弟子为他再看一看实物。可惜北京天凉不长芭蕉。没办法,老人笑着说:“只好不要卷叶了,不能随便画呀!”老舍后来在悼念白石老人的文章中写道:“夫子作画永远那么严肃,永远要看真东西,而后独出心裁,设计画稿。”不过,老人在《几树寒梅眏雪红》里出现了“败笔”,这是老舍的看法。画面是这样的:一枝红梅在上,树干上有厚雪覆盖,下方地上站着一只寒鸦。可惜寒鸦画成了“死鸟”。在交给刘金涛师父装裱之前,老舍把这幅画拿过来,咔嚓一剪子,一剪两半,把“死鸟”随手扔进字纸篓,只留上半部的“几树寒梅眏雪红”,仍不失为一幅完整的画面,只是不能配成“四条屏”,成了“三条半屏”。

  老舍觉得没有“难”倒白石老人,这回下决心来点难的,找四位诗人的诗句,一人一句,求白石老人作画。其中最难的是:“蛙声十里出山泉”(查初白)、“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老人拿到诗句后,足足蹩了三天,最后超水平地交了卷。老舍拿到画之后,眼睛一亮,大呼:绝妙!绝妙!这几张画成了齐白石晚年的代表作,《蛙声十里出山泉》后来印成了邮票,传遍全世界,成了他的压轴绝品。在《凄迷灯火更宜秋》上,齐白石写了这样的题跋:“老舍先生爱此情调冷隽之作,倩白石画,亦喜为之,辛卯白石九十一岁矣同客京华。”所以,不能把齐白石这批画简单地看成老舍单方面的收藏品,它展示的是艺术家们思想交流的过程。

  白石老人去世之后,老舍参加了他的全部悼唁活动,写了悼念文章,出席了他的遗作展,表达了他对老人的敬佩和由衷的沉痛。在以后的10年里,他陆续收藏了不少齐白石在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或者有阶段转折性的标志性作品,如《万竹山居》和《雨后云烟》这两幅山水。此次义卖中的多数作品,当属于此类,如 《葫芦》、《向日葵》、《老鹰》等等。

  老舍从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接触美术了,他交结了一批画家,常常看他们画画,关心美术理论的导向,和画家们深入讨论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创作技巧等问题,由这些活动中得到了丰厚的美术修养,虽然自己不会画,但已具备了相当高的美学判断标准,并能形成自己独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