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跨国公司污染借口
跨国公司在华污染的加剧引起了人们的谴责。当然,这种谴责是有充分理由的,大部分上了名单的跨国公司都在本国拥有良好的声誉,一些公司在本国也把保护环境作为竞争优势之一。在本国,这些跨国公司在环保问题上丝毫不敢马虎,不敢逾越环保界限。但到了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却表现得截然相反,不仅不把环保作为竞争优势来考虑,反而还上了环保的“黑名单”。例如,在其本土8家工厂7家达到零排放的一个日本公司,在中国却连最基本的排放标准都未达到。日资上海花王有限公司因“任意排放超标废水,违反水污染物防治管理规定”而被上海市环保局列入违法企业名单。由德国诺尔起重设备有限公司投资的招商局福建漳州开发区诺尔起重设备牗中国牘有限公司,因“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造成严重污染,威胁饮用水安全”,被列为福建省十家挂牌督办企业之一。另外,在名单中不乏百事、雀巢、通用等声名显赫的跨国企业。
跨国公司在中国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确实不厚道,这些公司也应该自我反省:一再实行双重标准是不是在“自毁长城”?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是不是能够长久发展?跨国公司的污染问题相关部门一定会进行处理,姑且不论。我们不妨反思下跨国公司以邻为准、“入乡随俗”这个借口。
跨国公司污染后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邻居比我们还差”,这个借口的潜台词是:自己做得已经够好了,看看中国的本土企业,污染不是更严重吗?显然,跨国公司这个借口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强词夺理,经不起推敲。正如中国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所言:“你的邻居抢劫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偷窃,对于环境违规,谁的问题就应该由谁自己解决,以别人做借口是没有意义的。”
跨国公司的任何借口实际上都有为自己行为辩护的性质,站不住脚。但是,跨国公司敢于以“邻居”为参照物理直气壮地进行辩护,也间接地指出了一个实情:中国本土企业在环保上有待于提高。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名单中除100多家跨国企业外,6000余家国内企业也同时被曝光。也就是说,中国本土6000多家企业环保存在问题。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橘枳之变是外部气候原因还是橘枳自身的原因造成的,植物学家会给出很好的解释,但跨国公司在本国和在中国的“橘枳之变”的原因就比较复杂。这里有法律的原因,也有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因素,还有跨国公司本身认识的原因等等。但是,无论是何原因,跨国公司敢于以别人更严重为借口为自己辩护,都是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国内企业即使不能在污染上为跨国公司做出表率,但成为跨国公司的口实也是很不光彩的。毕竟跨国公司还是以“五十步笑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