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社会经济第一网

三类农业产业园模式分析

2016-12-27 17:35栏目:出行
TAG:

通常,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指:“运用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方式,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传统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集生产、科研、推广、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区。”按照投资主体、土地利用方向、批准和管理部门等不同分类标准,在各地有着不同的提法,从使用功能上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园、生态农业园等。

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都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近郊,借助区位优势,在建设初期就拥有很高的人才、技术、资金和先发优势,园区有能力与高校、科研教育机构合作并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对引进的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园区的实际需求进行技术的集成和创新。
  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和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是这类园区的代表。这类园区通常以地方政府推动建设为主,以高效、特色、生态、观光农业的有机组合为主要特点。集生产、科研、推广应用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突出农业的高起点、高科技和高效益。例如上海孙桥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荷兰全套玻璃温室和工厂化农业生产技术,在对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根据园区及周围区域产业的需求进行自主的研发创新,并构建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利用核心区这一窗口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将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部分转移到周边及外省市的基地和园区,引进和创新的技术随之得以推广和扩散。
  借助一线城市的金融、信息优势,北京农科城初步建成全国农业科技数据源中心、服务源中心,为30多个省市提供冷链物流、农情监测、物联网技术等服务,与80余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现联网。建立了以社会资本为主体、以基金群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并发起成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基金。

农业科技综合开发园区

  这类园区对科技人才集结、资金投入、科技含量、扶持政策及管理机制有比较高的要求,依托于高校或科研院所,形成了集现代农业高新科技的自主研究、开发、转化和生产经营为一体,以高新技术、新品种的自主创新、技术成果的转移、龙头企业的吸引或培育、中小企业的孵化和培育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企业密集和产品技术含量高的特点。
  例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就是典型的自主创新转化型园区。该园区是目前唯一一个经过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示范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省农科院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为技术源头,与全国50多个县市地方政府、企业等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7个、科技专家大院35个,科技成果推广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达190多亿元。
  2005年—2012年,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进了2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园区,集聚展示新品种、新技术7000多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分别以每年30%和25%的速度发展;推进农村金融创新试点,累计组建土地银行37个,流转土地3.8万亩。

主导产业推动型示范园区

  这类园区往往是以主导产业生产为中心,以农业科技园建设为载体,以建设与发展现代化设施农业为龙头,带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运行模式。
  例如,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就是立足全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进行发展。园区蔬菜和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和产量的变化影响全市的粮经比例调整,同时对周围农村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引导菜农发展本乡镇、本村最适合种植的蔬菜产品,逐步形成区域化优势产品。
  先后建立了山东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8个技术研发平台,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45项,获得国家专利35项,新技术规程4项,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800多个,新技术410多项。在园区的带动下,当地蔬菜先进技术和良种覆盖面分别达到95%和98%;吸引涉农企业集聚,扶持资金达6.5亿元,至2012年底总计吸纳69家国内外知名的涉农集团入驻,经测算,企业聚集度为17.2%,企业增长率为508%。
  这类型的园区还有贵州湄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位于“全国十大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之一,已建成“茶叶加工产业园”占地面积3360亩、“生态茶园”占地455亩、“标准化现代有机茶生产园”占地9320亩,带动全县茶园已达40.33万亩,有机茶园4.5万亩,吸引涉茶加工中小企业30家,辐射带动茶叶加工企业和大户407家;成品茶市场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绿茶主销区。